网站首页 赫哲故里 赫语学堂 词海拾贝 文化传承 民歌欣赏 非遗保护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 非遗保护
《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
2017-01-22 作者:北方民族 来源:编辑部 浏览:20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赫哲族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专题片

              撰稿 北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专员 刘杰

          走进赫乡听渔歌

片头提示:在音乐“伊尔嘎花开满枝头”的乐声中,大视野的拉开镜头……(采用赫哲族博物馆雕塑群为背景)

画面提示:春潮涌动的大江,放眼望去三山环抱,黑龙江水滔滔不绝奔流而去……。江边的渔业村庄,背靠莽莽苍苍的群山,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这里与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民居据岸相望,这里有曾信奉古老神秘萨满教的劳德玛发,还流传着几近绝唱的伊玛堪……

 画面提示:乡间公路上,黑龙江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人抢救性记录小组”伊玛堪工作团队,正在乘车前往目的地街津口赫哲族乡。(车身两侧贴有彩色喷涂‘非遗中心的标志’和黑龙江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人抢救性记录小组”字样的招贴)

 画外音提示:在我国东北边疆的黑龙江省境内,在松花江下游,自松花江至乌苏里江的黑龙江右岸,以及乌苏里江的西岸,生活着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这一带河汊纵横,岗峦起伏,林木茂密,物产富饶。珍稀的银狐、紫貂等毛皮兽,史籍志书中屡有记载的珍禽海东青,以及鹿茸、熊胆、山参等贵重药材,鲟、鳇、鲑鱼等罕见鱼种,在这片土地上都有生产。这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大渔场、大猎场、是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世代生息、繁衍的好地方。

 赫哲族是一个民间口头文学蕴藏量相当丰富的民族。长期以来,说唱故事(伊玛堪)、传说故事(特伦固)故事(说胡力)、民歌(嫁令阔)等几乎成了黑龙江漫长冬夜赫哲人消遣时光的唯一手段。他们凭借民间口头文学传扬着民族历史,歌颂英雄人物,形成民族伦理道德观念的准则,完成婚丧嫁娶等各种生活仪式,甚至组织渔猎生产活动,联系亲朋好友,教育后代,开发智力,抒发感情。因此,民间口头文学是赫哲民族精神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画面提示:以上考虑多幅赫哲风情影视或图片相叠加……

  画外音提示: 今天,我们黑龙江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人抢救性记录小组”采录团队,来到美丽富饶的赫哲之乡--街津口,探访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宝臣先生,聆听‘伊玛卡乞玛发’(民间说唱歌手)给我们讲述古老神奇的伊玛堪故事和传说。

  画面提示:街津口村头,一群身着鲜艳多彩赫哲族服饰的男女群众,还有很多孩子,在一位老者的带领下,跳起欢快的舞蹈,迎接远方来的客人!领舞的的老者激情稳健,嗓音洪亮,跳着人曲合一的萨满舞蹈,他就是我们这次专访的主人公,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一曲结束后,乡亲们相拥而来,洋溢着赫哲族兄弟淳朴的民族情愫……

画面提示:身着赫哲族表演服饰的吴宝臣,热情洋溢的拉着客人的手,侃侃而谈着……

    画外音提示:他,就是我们今天采录的主人公--吴宝臣 ,今年58岁了,退休前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文化站工作,是黑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

吴宝臣幼年的时候,是在祖父吴连贵(著名民间艺人)老人说唱伊玛堪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开始对伊玛堪这门说唱形式产生了兴趣,后来在本家叔叔吴明新口耳相传的帮助和教导下,开始学唱伊玛堪中的“撵鬼歌”等片段,演唱技艺逐渐提高,能演唱伊玛堪多段。他现在是这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艺术形式为数不多的传承者之一,特别难能可贵是他在多年的说唱实践中,形成了高亢稳健、潇洒舒展的艺术风格,为现代听众所喜爱。让我们伴随着时光的脚步,合着三江的涛声,聆听这位伊玛堪传承人讲述他毕生钟爱的伊玛堪和它的无穷魅力!

 吴宝臣:说起伊玛堪,那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最金贵的法宝呀!是我们赫哲族人一生中最喜爱也舍不得丢下的民间说唱艺术。我小时候五六岁时,接触到了伊玛堪,觉得很好听,我三爷爷吴良贵看我挺喜欢这东西,就有意识的要培养我,当初呢我啥也不懂,三爷爷打鱼的时候唱那些东西,我也听不懂,像我这个年龄过去也不懂赫哲语呀,所以说也学不会那个语言,也不知道他们唱的什么,但是那个韵律挺好听的,所以我就跟着哼唱,一遍听一边唱,一遍听一边唱,就这时候学了一点点。后来我就问我爸爸三爷他们唱得是啥呀?我爸爸说“你爷爷会说唱的是伊玛堪,你知道什么叫伊玛堪吗?”。我说我什么也不懂。我爸告诉我,伊玛堪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家宝,需要我们赫哲族人世世代代把它传承和保护起来! 

画面提示:吴宝臣手拿他爸爸的照片,凝视着……

吴宝臣:我爸叫吴明义。他当初是我们村里的领导干部,他懂得什么是伊玛堪,他告诉我,赫哲族伊玛堪有好几个特点:1、伊玛堪是又讲又唱,以唱为主,2、过去的伊玛堪唱的成分更多,3、现在的伊玛堪是讲唱结合的形态,过去“很可能是叙事诗一类的形体,都是以歌唱形式出现的”,4、现在伊玛堪中说白的成分的增多了,是诗体“退化”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我比较多的知道了伊玛堪丰富的内涵,叨咕这些都是我小时候跟老人们学习伊玛堪的经过。

画面提示:同江赫哲渔村……

 吴宝臣:记得,有一次在同江的新华屯打鱼,我爷爷不像之前那么教简单的教我了,开始出神入化的教我了,为什么说出神入化的教我呢?那时候他在新花屯打鱼,我从街津口去新发屯,到他们家去了以后,我爷爷已经搬到那了,就在那新发屯教的我伊玛堪萨满调,也叫萨满神歌。 歌词大意:赫哲族人信奉万物有灵,信奉的是萨满教,触景生情,不管你看到什么东西他都是有灵气的,神灵有20多种,神灵来了之后与其他的妖魔鬼怪或其他的斗法,这样产生萨满与其他妖魔鬼怪斗法,最后终究胜利了,驱妖降魔,最后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幸福的生活,这段就是这么唱的。

  画面提示:乌日贡表演场景照片或影像……  

  吴宝臣:这段就是阐述了与妖魔鬼怪斗法的时候取得胜利的一个场景,自从学了这首歌我在85年的乌日贡大会上唱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这首歌的成绩,在这之前呢,我爷爷还给我讲述了很多关于伊玛堪的故事,木都力莫日根,这里边呢也有很多的唱腔,我只能会唱那个唱腔,说这个语言呢我得和他现学我呢学不会,但是我现在掌握了很多很多的大量的资料以后,我才学说了这么多的赫哲语言,赫哲语言也很珍贵,就得用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懂赫哲语的人去教,让我们下一代掌握赫哲语言,这样对伊玛堪的流失渐渐地少一点,这样的话学语言了,这样伊玛堪的流失就减少,触景生情,看这个就是神木,触景生情以后声情并茂,这样伊玛堪的知识就更宽广更广阔,在他的带动下又学了木竹林,木竹林像我爷爷唱的那个,当初我还不知道唱的啥意思,这样有个小典故,让我伸伸胳膊,那时候我胳膊还很小,什么都没有,没有肌肉,然后在伸伸腿,坐那又把腿伸出来,腿也啥都没有,又晃悠脑袋,整了半天,我都没明白老人什么意思,后来老人唱了首歌:(需要吴宝臣模唱)

  吴宝臣:这段是什么意思呢,你像喜鹊一样聪明,像天鹅一样智慧,像神鹰一样健壮,就是这么个意思,老人的意思是我伸完胳膊伸完腿我身体不健壮,让我锻炼,后来我问他这什么意思,他说你得锻炼身体,身体锻炼好了、吃饱了、吃好了、个张高了,长大成人了你啥都会了,你才会成为一个莫日根,也就是英雄,这样的话我从那回来后,这句话我就记住了,后来我就学了,学了很长时间我也没学会,又几句就是咱们也没接上,后来我就又去了一趟,跟我三爷爷说我没记住,你在告诉告诉我呗,这个我可以告诉你别的我不见其能告诉你,这个我能告诉你,因为啥,赫哲族伊玛堪往下传的时候不可能全部告诉我,传的这时候有个忌讳,所以这个忌讳咱也不知道是什么,咱也不说这个了,我爷爷告诉我一遍学会了,这样我才掌握了这个唱词,掌握了这个唱词我也知道什么意思了,它激发了我对伊玛堪的热情,学习的这种热情逐渐增高,我爷爷会唱伊玛堪,那是多少年的事情我就忘了,我爷爷又回到街津口了,回到街津口以后在我家前边住,我每天都去他家,但是不天天唱伊玛堪,有时候也说这个说胡力讲故事呀,或者是吹箫,这样我也学不到伊玛堪,讲的故事我也听不懂,对讲故事我也不是很感兴趣,我还是想听他唱歌曲,他说在教我一段木竹林的歌曲,木竹林是什么意思呢,他告诉我,开头这样唱:{木竹林小唱片段}

  这就是木竹林开头一小段这样的唱,这个开场的小段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骑着神鹰飞过千层云万重山,我骑着天鹅跨过千条江万条河,我要去找木竹林的踪影,我要把它的故事给大家说唱,就这小段当初我学了之后就觉得故事情节挺好,怎么还能骑着神鹰呢,这是啥这就是伊玛堪里的故事情节,怎么还能骑着天鹅呢,当初还是小,所以理解问题和现在还是不一样,所以说是神话的意思,所以现在理解了,这就是那时候的一小段。跟我爷爷学唱伊玛堪这么三个故事,所以说在这个学习伊玛堪的道路上,从小是和我爷爷、叔叔他们学的。

 画面提示:吴明新演唱录影或照片……

 吴宝臣:我叔叔吴明新,前后教了我几段,他从佳木斯(用赫哲语说叫干木斯)回来之后教我学习伊玛堪,特别是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说了不少,没少教我啊!所以在这里呢我挺感谢,还有就是我父母,我小时候受我他们的熏陶,爱好的这个文艺,我父亲会拉二胡,拉小提琴,我母亲会唱歌,这样的话平时没什么大工作的前提下、劳动的前提下,他们在江边呀,在船头边上呀,开始用这个小乐器一拉,他们就唱,大伙跟着就跳,这样就产生了赫哲族能歌善舞的这种气氛,大家伙在一起玩那种气氛也影响了我,赫哲族的篝火晚会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等后期我一想,我父母也是为赫哲族的传承做贡献,所以说,从这种方式中我也知道了伊玛堪多种多样的,伊玛堪是赫哲族的瑰宝,不管从哪个方向哪个方位,你是从吃喝各个方面,她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伊玛堪正好把一切都包括在里面,所以说我爱上了伊玛堪,这是小时候爱上的,

     画外音提示:伊玛堪的表演,很像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是说一段唱一段;这些故事往往很长,一个故事甚至可以分成好几天来讲;演唱的时候都是空口,没有任何乐器伴奏;赫哲族没有职业的伊玛堪歌手,但这些故事又不是人人都能讲的,讲得最多的一个人也只有五六个故事;故事的曲调对生活有很大影响,男子唱的歌大都是故事中的一段。

  画面提示:展示一些部队生活的素材,照片等;

  画外音提示:1978年吴宝臣十八岁离开了赫哲鱼村,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通信兵。在四年的军旅生涯中也没有把伊玛堪丢下,记得在一次拥军活动时,他演唱了一首赫哲族民歌,深受战友们的喜爱,部队领导鼓励他“你的这份才艺,一定要好好发挥,让更多的战友听到你的歌声,听到赫哲族的文化!”

吴宝臣:我有机会给战友们表演伊玛堪,还得到过部队首长的鼓励,那心情顿时感到作为一个赫哲人的骄傲和自豪!复员回来被分在乡文化站当站员的时候,我就对赫哲族的伊玛堪深深的钻研了一下,后来我就发现我掌握的伊玛堪和老人唱的不一样,有时候我一听声调就是(驾龄阔),其实不然,伊玛堪是包罗万象的,所以说这里很多东西都是来自生产生活当中的劳动场景,造成这种形式啊、趣味啊从中得来的,所以我认可了,我认可了不要紧我还热情了,现在我打算下一步我已经成为国家级伊玛堪的传承人了,我的生源也不少,我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什么说很重呢,现在咱们赫哲人五千多人,在咱们同江市才四个传承人,我们设计了很多传习所,我们天天也传习,但是如何能把传习工作做好呢,咱们同江市委也做了大量工作,咱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作为我来讲,我从个人角度讲,对我赫哲族语言,怎么学好赫哲族语言,赫哲族人掌握伊玛堪这种形式,哪管你说一句两句三句四句,从一句开始,从两句开始,逐渐逐渐增长,这样的话伊玛堪就有人喜欢了,现在就是说伊玛堪有很多人去学习,但学了以后伊玛堪就是念呀也念不清楚,背也背不会,这怎么整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最难的难题。伊玛堪的唱腔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流行地和艺人的不同,所采用的唱腔曲调也各有区别,常见的曲调有【赫尼那调】、【赫里勒调】、【苏苏调】、【喜调】、【悲伤调】和【下江打渔调】等。

画面提示:吴宝臣的家,妻儿各种反应镜头;从事伊玛堪传承工作对家庭妻儿的影响和感动,妻子无怨无悔的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述说一个赫哲族男子汉内心的缺憾之感……

    画外音提示:1982年吴宝臣复员回到家乡街津口,不仅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从事了文化工作,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还收获一位温柔贤惠的妻子,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吴宝臣:结婚的时候,家里的条件真的不是很好,我的工作也很忙,都靠妻子一个人料理家务,我真的很感激她,感谢她的支持与理解。我一有功夫,特别喜欢哼唱这样一首民歌:

“鱼起浮的地方我已去过,鱼咬汛的地方我也去过,鱼顶水的地方我更去过,三个地方的鱼我都得过,合日-合日-那尼-各热耶……”

画外音提示:吴宝臣的老伴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感受:那一曲婉转悠长的民歌,仿佛像河水一样缓缓地流淌进我的脑海,感觉我好像就站在江边,看着奔流的江水,看着那欢快的鱼儿,我心想这就是赫哲文化的魅力,我喜欢他这个人,也更喜欢他的歌声。

画面提示:乡文化站,吴宝臣工作的情景,特别是担任文化站站长之后的热情,赫哲族伊玛堪传习场所的教学情景……

画外音提示:吴宝臣在组织乡里的文化活动时,他震惊的发现,伊玛堪、温吉尼(民族舞蹈)、特伦固(传说故事)、以及嫁令阔(赫哲渔歌),正在远离赫哲人的生活。他痛切的说:“当兵探亲回家时,虽然不再有那么多人说唱伊玛堪,但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么严重的情况,真的真的令人震惊!伊玛堪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而我们正在丧失它,太可惜了。作为一名赫哲人,有义务和责任将赫哲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于是,吴宝臣开始搜集、整理也没看资料。

在文化站工作期间,是吴宝臣提议在街津口举办第一届乌日贡节,并主张把伊玛堪带进乌日贡节。于是他在1985年向乡党委提出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由他负责节目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宝臣的努力下,编排了一台非常精彩的节目,深受赫哲族群众的喜爱,特别是其中的经典节目伊玛堪说唱,让大家赞不绝口!吴宝臣是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带入乌日贡大会的第一人。

吴宝臣:自从担任文化站长以后,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仅仅是搜集整理和研究伊玛堪是不行的呀,还要学会说唱它,让更多的人都学会唱它,我小时候虽然经常听三爷爷说唱伊玛堪,那只是零星的会唱几句,感觉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细心聆听我们赫哲族伊玛堪老歌手留下的录音带,对照民间文学工作者翻译的汉语译本进行说唱。由于不懂赫哲语,只能一字一句地跟着模仿,学习老者在演唱时的各种腔调,使劲地回忆我三爷爷他们说唱伊玛堪时的精神和姿态,通过向老辈人学习说唱技巧,提高伊玛堪的演唱水平。这期间,我伯父吴明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画面提示:吴宝臣向吴明新请教的情景……

画外音提示:经过多年的学习,吴宝臣不仅能够熟练地进行伊玛堪说唱,还能熟练地进行艺术创作。伊玛堪的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进行徒口叙述,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吴宝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造,在保留伊玛堪古朴平实,讲究合辙押韵原始特点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创新元素。除了他主唱外,还增添了以伴舞、对话形式出现的演员,并有原来的无音乐伴奏变为加入音乐元素。使伊玛堪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新的特色,适应了心是道德艺术潮流。他的作品多源于赫哲人的生产、生活,帖近人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了赫哲人的心声,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形成了如:《萨满神曲》、《祝酒歌》、《希特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我的家乡盖津》等多篇代表作品。(吴宝臣创作的伊玛堪片段:迎着东方 向着太阳 高唱伊玛堪……)

画外音提示:2006年吴宝臣从担任二十年的文化站站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那年他47岁,总觉得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没有做完,不能休闲下来。每天吃完早饭,他依旧像往常一样出门,走上那条熟悉的工作之路,走到半道才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这样的发生过很多次。他还时常去文化站走走看看,看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想想以前忙碌的日子。

吴宝臣:我有时候出门运动什么地,经常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文化站,感觉文化站里的一草一木都特别亲切,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很怀念以前在文化站的日子。虽然退休修养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是我就感觉好失落。文化站的这份工作就像我毕生所种的一棵大树,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这棵大树要被砍了,让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虽然以前很忙很累,但我真的很喜欢,也很怀念那段时光,其实我不想退休,依旧以传承伊玛堪为己任。

(画面提示:吴宝臣退休之后,全心全力的继续为伊玛堪演唱艺术探索和推新的,伊玛堪传习活动以及教授学生的情景……

画外音提示:退休后的吴宝臣,一直思考怎样更好的传承伊玛堪说唱艺术,他发现能够说唱伊玛堪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经济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依靠渔猎经济,伊玛堪渐渐地失去了传统的生存环境。而且,越来越多的赫哲族人,在接受到高等教育后,都选择走进繁华的都市,失去了对伊玛堪的兴趣,伊玛堪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家庭传承机制已经难以继续维持,社会传承尚末建立完善,伊玛堪说唱艺术濒临流失。

吴宝臣看到这个状况,我是心急如焚呀!怎么办,单纯靠几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幸亏有伊玛堪艺术团这个平台,凝聚着很多民间艺人和一些艺术骨干,还有愿意学习伊玛堪的年轻弟子。我经常对弟子们讲,说唱伊玛堪最重要的的是要用心,要心无杂念,用心去感受说唱内容中的情景,只有自己融入其中,唱出来的才会动听,听者才会有认同感。伊玛堪是口耳相传的艺术,作为说唱者和表演者,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观众产生重要影响,都会影响伊玛堪的传播,所以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细节,让它正确的流传下去。现在的年轻人真聪明呀,他们更了解社会的需要,更了解如今的流行元素,他们的改造也许能够让伊玛堪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更能赢得现代人的喜爱,这样能更好地将伊玛堪传播出去,但是,我忧心的是很多伊玛堪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变的不能忘本呀!

画外音提示现在同江、街津口,每当赫哲族人举办乌日贡大会,举办各种祭祀、迎宾仪式、篝火晚会或者节庆活动,总会看到身着赫哲族萨满服饰的吴宝臣和他的弟子们的表演活动,人们在《巴其蓝古舞》、《口弦琴独奏》、《山水醉了咱赫哲人》、《叉渔歌》、《捕大马哈渔歌》等原生态表演中,一起领略赫哲文化的魅力,一起重温赫哲人的渔猎生活。吴宝臣和他的弟子的表演已经成为街津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街津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吴宝臣: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决定,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纳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的项目。我到今天还清晰地记得,那阵子很害怕接到省里的电话,因为很害怕申遗会有什么变数,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忐忑不安。宣布结果那天,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当接起电话时我的手都颤抖,在得知申遗成功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激动的流下感恩的泪水,高兴得唱起我最喜爱的《萨满神曲》,我为伊玛堪高兴,为赫哲人高兴,为我们的民族高兴啊!

今天回顾这一段历程,我想起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根据公约的操作指南,已经通过的项目每四年要提交一次履约报告。我也希望我们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我们赫哲族广大的传承人、实践者还有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一道努力,共同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共同保护好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让这一古老而又陷入濒危的人类口头遗产得到发扬光大,让它的代际传承得到强有力的加强和巩固,能够得到切实保障,让我们的口头艺术能够传到更远。

画面提示:夜晚,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学习情景;寓意着要用毕生精力投入到传承和保护伊玛堪的民族伟业中的追求……

画外音提示:申遗成功后,吴宝臣更加热情百倍的投入到传承伊玛堪说唱艺术的工作中,他细心地揣摩传承方式和方法存在的不足,他觉得仅仅靠老照片和图片来展示赫哲族的历史和文化还是不够的,不够具体和全面,所以他一直构思,建立一个赫哲族的部落,在部落中用实物展现赫哲族的历史,在展现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如:建造一些赫哲族居住的房屋,打造一些小船只,让游客体验居住在其中的感觉,让游客用古老的方式去打鱼,让游客了解赫哲族的渔猎生活。还可以让游客参与到伊玛堪节目的表演中,让其真切地体会赫哲文化和伊玛堪的魅力,让人们记住伊玛堪,会让人流连忘返。吴宝臣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赫哲族人的认可和支持。     画面提示:需要赫哲族生活的三乡、两村--同江市八岔、街津口乡,饶河县四排子乡和佳木斯市熬其镇熬其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村等相关资料。

画面提示:街津山选景。

吴宝臣在讲述一个赫哲族伊玛卡乞玛法(说唱者)的心愿……

  画外音提示:过去伊玛堪的公开演唱,常常在赫哲人居住的村屯里,在深山猎场行围露宿时,或者在网滩、钩地、船上、院庭里或是‘打小宿儿’(露宿)时举行,时间大多在劳动以后,逢年过节,或遇“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小情”时一早一晚地唱。

现在伊玛堪的表演形式和场地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广场、影视舞台,走进了千家万户和广大群众的视野,伊玛堪这个频临流失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在党和政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下,特别是在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的精心扶持下,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已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赫哲族伊玛堪艺术的抢救、传承和保护事业,启到了推波助澜的助力作用。

行者无疆,伊玛堪演唱艺术将永远传习在赫哲人故乡的土地上,我们在吴宝臣这些传承人身上,看到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看到了一个赫哲族人对自己文化的坚守。我们祝愿赫哲族的明天会更美好!赫哲族伊玛堪一定会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