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赫哲故里 赫语学堂 词海拾贝 文化传承 民歌欣赏 非遗保护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 民俗工艺
赫哲族民间艺术鱼皮剪画艺术
2020-04-08 作者:北方民族 来源:编辑部 浏览:32

赫哲族的民间艺术鱼皮剪画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他们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悠久的历史进化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升也存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下面为大家介绍的鱼皮剪画,便是其中的一种。
 
   用鱼皮剪刻成各种花纹和图案,经染色等艺术加工后粘贴或缉缝到衣服、器物以及萨满神服、神具上,是赫哲族及其先民的特色文化。然而,虽然这些花纹和图案绝大多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这一族群先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情操和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但是这些物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只是附属于实用衣、物的装饰品。它们只是广义的艺术品,生存和生活艺术的艺术品。而与其有着密切传承和借鉴关系的鱼皮镂刻和鱼皮剪贴画,才是非广义的纯粹艺术范畴的艺术品,它们过去曾经,今天仍在,今后必将更加散发出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鱼皮镂刻和剪贴画曾被称为“无纸剪纸”。诚然,它们在使用的工具和技法上与剪纸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体现出某些借鉴甚至渊源关系。赫哲——那乃等渔猎民族的装饰花纹、图案和剪刻艺术品在广泛使用鱼皮之外,曾经并仍在使用其他质料。据不完全统计,就有鹿皮、麂皮、犴皮、野猪皮、蛇皮、蛙皮、蜥蝎皮、桦树皮、棉布、丝绸、铁片,也包括纸张。材质选择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这些民族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然而这并不能掩盖鱼皮镂刻和剪贴画所独具的眩目光彩。鱼皮以其“天留纹锦”般的自然纹理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与民间艺人们的古朴技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赋予了鱼皮镂刻和剪贴画蓬勃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鱼皮镂刻和鱼皮剪贴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艺术品,从何时出现,早期形式内容如何,目前尚无明确记载。现存并见于记载者,较早的是吕品在《赫哲美术探寻录》中介绍:于1982年夏在抚远的黑龙江边搜集到11幅古旧斑驳的赫哲人剪镂图画。这些“镂花艺术”作品后经赫哲民间文艺家韩福德命名了赫哲语题目。我们经分析研究认为,其中有3幅鱼皮镂刻:“佳木他”、“特木特肯”、“库玛克”。 
   “佳木他”,汉语“新嫁娘”之意。画面用大马哈鱼皮镂刻而成,整幅构图采用俯瞰角度,以新娘头部特写为中心,鬓角上戴着的一朵鲜花,突出了新嫁娘的主题。四周是一幅圆形裙裾,配以纹饰,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大胆地为新娘剪制了四只胳膊,呈“卐”字形布局,每手各执一尾鱼,每鱼形态各异,可谓匠心独运。曾有些学者认为赫哲族传说故事《恩都力造人》中,“小泥人从大鱼嘴里出来后,就活蹦乱跳”的情节,源于对鱼的生殖能力的崇拜。“佳木他”的四手执鱼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艺术品诠释,它期冀和预示着新娘给家族带来多子多孙,富贵有“鱼”(余)。

“特木特肯”,是小船的统称或舢板船之谓。作品用鱼皮镂刻而成。九条形制各异的船只,首尾相衔,拱围成一个圆圈;每只船上竖一根高高耸起的桅杆,桅杆尖端又似赫哲人惯用的鱼叉;尖顶下方各踞一只形似飞燕的小鸟;船只浮在鱼背上,中间两条鱼头尾相对,婉如太极图。细心品味,小船种类似有:“特木特肯”(舢板船)、“乌莫日沉”(桦皮船)、“敖日阿勤”(独木舟)、“维胡”或“古录板”(快马子)等数种。体现出赫哲人对自己捕鱼与交通工具的珍视和对捕鱼安全与丰收的企盼之情。 “库玛克”是赫哲语“大角马鹿”。画面用鱼皮镂刻而成。画面中间是一只大角马鹿头部,狩猎者分四个方向向鹿头冲击。冲击队伍划成四个弧形,极具动感。生动真实地复制出围猎的壮观画面。狩猎是赫哲人重要的生产活动。对于围猎场景的描绘就是对勇敢的赞颂和对生活的讴歌。 
 
   今天以赫哲人为主体的一批民间艺人,汲取了鱼皮服装,鱼皮器物,鱼皮纹饰以及鱼皮萨满服饰中的艺术营养,传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他们有的推陈出新,有的另辟蹊径,创造出一大批风格相迥,内容各异的鱼皮镂刻与鱼皮剪贴画艺术作品。鱼皮剪贴画与鱼皮镂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初看上去,画面极其相似,但是创作技法却大有不同。后者更接近于剪纸,大的工序就是一道:剪或刻,而前者更接近于“布贴画”、“麦秸画”或“牛角画”等艺术品,它的创作工序则至少是两大步:剪和贴。 

吕品于1982年夏在抚远的黑龙江边搜集到的赫哲人剪镂图画中有1幅“跳单录”,是一幅鱼皮剪刻后又粘贴的画作,类似于现代镂刻与剪贴相结合的手法,或可姑且称之为“过渡作品”。“跳单录”中的“单录”本意是石头,据说在这里可以“引伸为‘石祖’”。图画中,剽悍的人们围绕成一个圆圈,奔腾舞蹈。观赏之下,不仅让我们想到,赫哲等族自古有崇石习俗,民间故事《镇妖石》、《德勒气玛发》、《七星砬子》等都反映了赫哲先民巨石崇拜观念。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更是人们普遍的原始观念。“跳单录”将这些原始信仰习俗以及“跳鹿神”等萨满舞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深刻认知、理解和纵情讴歌的民族情结。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孙有才老人的家里,有一件早期鱼皮画作品。这是一幅用剪贴艺术创作的以“七星砬子”为主题的鱼皮剪贴画。作品取材于赫哲民间传说故事。屹立在江岸那块犹如老人翘首远望的巨石,长期以来成为赫哲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人们若出水打鱼,或遭天灾病患,都要到这块巨石前烧香磕头,酒肉祭奠,祈求保佑。这幅画作中,用鱼皮剪贴的七星砬子“巨石”和滚滚涌动的“江水”活灵活现。因时间较久,画面色泽已经比鱼皮本色深了许多,使得这幅鱼皮画除原始的质朴之外,更平添了些许浓重、深沉、苍凉的历史感。更加烘托出赫哲民间传说中街津(盖金)老人变成巨石守望在惊涛骇浪中的那振人心脾的悲壮氛围。 随即鱼皮剪贴画悄然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赫哲族地区涌现了一批鱼皮剪贴画的手工艺人,他们把赫哲人用于服饰、器具装饰的传统的鱼皮纹饰的剪贴技艺,进行了新的创造与开发。使赫哲人的剪贴纹饰发展成为现代的鱼皮剪贴画,并且逐渐向系列化发展。这些作品题材以赫哲族传统渔猎经济生活场面及传统习俗最为普遍。未经染色的,突出了鱼皮的原始纹路和色泽,古色古香。经过染色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萨满舞”也堪称鱼皮剪贴画的一个新品种,把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的姿态用鱼皮剪贴得酣畅淋漓,各具千秋。萨满舞起源于萨满跳神活动,特别是受赫哲族群体性的跳鹿神活动影响很大。萨满及萨满信仰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萨满文化的外在形式萨满舞却成为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被搬上舞台。成为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舞。在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上,鄂伦春的古伦木沓节上,满族的莫勒真大会上,以及曾经共同信仰萨满教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活动——跳萨满舞。 

鱼皮剪贴画的工艺源于传统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这种剪贴技艺虽然出于装饰,但其发达的各种纹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灵性,为现代赫哲人的剪贴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鱼皮装饰的载体——服饰、器物随之演变、转移,而装饰艺术的本体凸现出来。它不再需要一个载体作媒介,而直接作为艺术品走入赫哲人的生活。可见,古老的鱼皮剪贴技艺是现代鱼皮镂刻与剪贴艺术的根,如果没有先人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就不会有现代人的鱼皮镂刻画和剪贴画。换言之,失去原始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现代的鱼皮剪贴艺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会有如此盎然的勃勃生机。